在乌蒙山的层峦叠嶂与草海的波光粼粼之间,毕节的美丽无处不在,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,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。8月7日,《贵州教育报·少年派周刊》聚焦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,展现了少年们用画笔为家乡写下的情书。
毕节不仅仅是一个地名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这里的火把节,仿佛将炽烈的色块洒向大地;韭菜坪的紫色云霞,映照着这片土地的希望;吊脚楼的袅袅炊烟,诉说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。每一幅画作,都是对故土的深情凝视,每一抹色彩,都是心底那份无尽的眷恋。
在这次活动中,来自不同学校的少年们纷纷展示了他们的才华,呈现出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作品。比如,织金县城北幼儿园的王萝曦,在《家乡传承与美好》中,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。威宁自治县九三中学的管兴林,则用《喀斯特畔的蜡染苗韵》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。
不仅如此,大方县第七中学的简荣妃以《我的宝藏家乡·毕节》为主题,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。百里杜鹃管理区戛木小学的贺德羽,创作的《米底河的春天》则生动再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。
在这些作品中,我们不仅能看到孩子们的艺术才华,更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。每一幅画作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,让人倍感温暖。
在未来的日子里,这些少年们将继续用他们的画笔,描绘出更加美丽的毕节,传承着家乡的文化与故事。通过这样的活动,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,也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,让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成长。
毕节的美,画不完的故事。让我们一起期待,未来的他们将如何继续书写这片土地的辉煌与梦想。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