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守护非物质
文化遗产
——羊毛毡艺
展开剩余73%为积极响应2025年“北疆拾遗 生生不息”内蒙古非遗购物月系列主题活动,8月6日,巴彦淖尔市图书馆联合巴彦淖尔市社科联,共同组织开展“传承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--羊毛毡艺”活动。
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(羊毛绒染绘技艺)吴立容老师,现场展示并教授技艺,市图书馆副馆长刘洁参加活动。吴老师介绍到,羊毛毡艺作为一项古老的手工艺,起源可追溯至距今3000年以上的游牧文明,目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(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“蒙古族毡艺”等),羊毛毡艺承载着游牧民族的智慧与审美,是人类手工技艺的活态传承。羊毛毡艺的核心技艺是利用羊毛鳞片遇热、湿、压力后纠缠缩绒的特性,通过揉搓、擀压、针刺等技法直接塑形,堪称最原始的“无纺布”工艺。小朋友们按照老师的讲解体验湿毡、针毡等非遗技艺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一捧蓬松羊毛到一片密实毛毡的蜕变,隐喻着游牧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协作精神。每一次针的起落,都在续写三千年的草原叙事,这或许就是非遗保护最本真的意义:让文明在指尖呼吸。
巴彦淖尔市图书馆未来将持续发力,策划并开展一系列形式丰富、内容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,为广大市民提供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平台,不断挖掘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表现形式,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。
声明:部分图片文字素材来源网络,旨在交流学习不做商用,侵删。
编辑丨高宗甫
图片丨郝 燕
初审丨郭妙如
终审丨刘 洁
发布于:北京市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