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汉武帝征和二年(公元前91年),卫子夫皇后正坐在椒房殿内焦急地等待着宫外的消息。她的心情是那么的紧张与沉重,因为就在不久之前,她的儿子刘据因被指控牵涉到巫蛊之祸,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,无法为自己辩护。在这种绝望的境地里,刘据愤而起兵,准备反抗父亲汉武帝的权威。卫子夫,这位一生顺从汉武帝的皇后,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:她站在了儿子刘据的一边,以皇后的名义调动宫中的卫队,打开武库,准备与汉武帝一决生死。
然而,卫子夫等待的并不是胜利的消息,而是儿子刘据兵败的噩耗以及汉武帝下发的废后诏书。此时,卫子夫对汉武帝已没有任何情感,她不再愿意忍受进一步的屈辱,最终选择以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。
卫子夫的死,是否让汉武帝感到悔恨?在巫蛊之祸爆发之前,汉武帝又是怎样对待她的?曾经的温情与爱意又在哪里呢?
卫子夫曾经在汉宫中享有盛宠。她初入宫时,生下了四个孩子,其中包括了汉武帝最为看重的继承人。这些年间,她的家族也因此得到极大的宠爱,迅速扶摇直上。最终,当她为汉武帝生下第一个儿子并晋升为皇后时,汉武帝却因她容颜渐老而渐渐移情别恋。然而,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却在战场上屡立战功,卫氏家族也因此成为了汉武帝朝中最为显赫的外戚。
展开剩余78%尽管卫子夫在后宫不再受到宠爱,但她作为皇后的地位依然十分尊贵。她为人处世公正、德行高尚,宫中上下都十分敬重她。晚年时,汉武帝常常四处巡游,每当他出巡,都会把宫中的事务交给卫子夫处理。即便汉武帝回宫后,卫子夫向他汇报重要事项,汉武帝也从未表示异议。有时,他甚至懒得听卫子夫的汇报,完全交由她全权负责。
可以说,在晚年的汉武帝心中,卫子夫已不再是心爱的妻子,却像普通丈夫对待妻子般,给予她足够的尊重。卫子夫的皇后地位稳固无比,几乎无人能撼动。
然而,卫子夫依旧能敏锐地察觉到某种潜在的危机。她的儿子刘据,性格与汉武帝截然不同。汉武帝严厉苛刻,而刘据则温和宽厚,这让他在人们心中拥有了极高的声望。朝中那些善于奉承、权力欲望极强的臣子们自然会倾向于支持刘据,甚至许多人都在背后悄悄诋毁汉武帝。
自从霍去病、卫青相继去世后,那些对刘据心存不满的人看到了机会。他们发现,刘据已不再拥有强大的外戚支持,开始借机诬陷他。尤其是在刘据频频前往母亲卫子夫宫中请安之际,汉武帝身边的太监苏文甚至向他报告,说刘据看中了卫子夫宫中的一名小宫女。尽管汉武帝表面上信任刘据,但他却暗中提拔了不少打小报告的人。
这些暗流涌动让卫子夫感受到了深深的危险,她曾多次提醒刘据要清除这些人。然而,刘据却不以为然,他认为汉武帝不会轻易受人挑拨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,巫蛊之祸爆发了。
征和二年春天,卫子夫的姐夫公孙贺牵扯入了一起小案子,公孙贺所涉的朱安世竟在监狱里指控他与巫蛊有关,企图造反。尽管汉武帝未能找到确凿的证据,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对公孙贺全家进行处决。卫子夫的亲人也因此遭殃,她在朝堂上失去了所有依靠。事态的发展使得她的处境愈加艰难,巫蛊之祸的阴影悄然笼罩在她的头顶。
半年之后,曾与刘据结怨的江充以宫中有人从事巫蛊之事为由,开始大肆搜查。江充甚至在卫子夫和刘据的宫殿中找到了大量木偶,迅速将事件引向了刘据和卫子夫。此时,汉武帝正卧病在甘泉宫,卫子夫和刘据已经很久未曾见到他。刘据心生恐惧,决定起兵反抗,争取一线生机。行动前,刘据通过急使来到了椒房殿,向卫子夫禀告了这一计划。
在此时,卫子夫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儿子,她以皇后之名,调动了宫中的卫队,打开了武库,正式与汉武帝决裂。然而,卫子夫最终并未等来胜利的消息,反而收到了汉武帝废除她皇后之位的诏书。刘据与汉武帝的决战持续了五天,最终兵败,刘据逃离长安。与此同时,他的长子刘进和儿媳王翁须被留在长安照看刚出生的皇曾孙刘病已,却惨遭杀害,而刘病已则被囚禁。
在椒房殿中,卫子夫见到如此惨烈的局面,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,不再忍受汉武帝的侮辱。她用白绫自尽,走到了生命的尽头。
此后,汉武帝是否感到悔恨?他是否真正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呢?不久后,汉武帝失去了儿子刘据,而刘病已则因其父母的死而备受冷遇。即便汉武帝建造了思子宫和望思之台来表达悔意,但对于卫子夫的死,他似乎从未有过任何实质性的悔过或悼念。史书中提到,汉武帝对卫子夫从未表达过悔恨,除了简单地提到巫蛊之祸的广泛影响外,似乎她的存在完全被遗忘。
最终,汉昭帝继位后,才为刘据和卫子夫安排了合适的葬礼。虽然他们已不再能亲眼见证这一切,但至少,在极为重视身后事的汉朝,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待遇。这一切与汉武帝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