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言
最近正是榴莲热销的季节,街头巷尾不时传来“榴莲开箱”的声音。作为广西人,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不少人晒出自己“开榴莲”的快乐。
虽然价格相比往年便宜不少,但一个中等大小的榴莲也要百来块钱,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这可不是随便能吃的水果。
01
但前段时间,一位孕妈妈却因为“太爱榴莲”在网上火了一把。
据说她从怀孕中期开始,几乎每天都吃榴莲,一吃就是两三房,吃得津津有味。
整个孕期下来,光榴莲和类似的高价水果就吃了六万块钱,差不多平均一天花三百多块买水果,简直令人咂舌。
令人惊讶的是,这位孕妈产检一切正常,直到孩子出生时,医生和家人都看傻了眼——孩子皮肤白里透红,粉嫩得就像刚剥开的鸡蛋,完全不像普通新生儿那种皱巴巴、身上带胎脂的模样。
展开剩余81%更夸张的是,这位妈妈原本皮肤普通,爸爸则是典型的“健康肤色”,一家人都没想到孩子能长得这么白嫩。
于是网络上也传开了一种说法:“多吃榴莲、海鲜,孩子皮肤白里透红!”
但真相,真有这么简单吗?
02
吃得起榴莲不是问题,吃得太多才是“坑”
这位孕妈的故事看似幸运,但从专业的营养学角度来看,却并不值得提倡。
我们都知道榴莲属于热带水果,热量和糖分都很高,虽然营养丰富,但摄入过多对孕妇和胎儿都有潜在风险。
像榴莲、荔枝、龙眼这些高糖水果,它们不仅味道甜美、能量高,更容易刺激孕妈妈的血糖。
如果孕期长期、大量摄入,不仅容易导致孕妇体重增长过快,更容易诱发妊娠糖尿病。
而一旦孕妈妈血糖偏高,胎儿在子宫里就像天天泡在“糖水”里发育,这种过度营养会导致胎儿成为“巨大儿”,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。
巨大儿≠健康儿,“太胖的宝宝”可能输在起跑线
我身边一位朋友小雯就是个真实例子。
她怀孕时特别爱喝甜粥,每天早晚两顿小米粥加红糖,医生多次建议她控制饮食,换成粗粮饭、低糖食物,但她实在吃不惯,总是“偷吃”。
结果孩子出生时足足有9斤6两,看上去肉嘟嘟很喜人,可是医生却第一时间告诉她:“孩子有低血糖现象,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,需要马上送进新生儿监护室。”
后来经治疗虽然平安出院,但宝宝前期发育比别的孩子缓慢,而小雯自己也因为产后体虚、内分泌失调,经常妇科炎症缠身,甚至两年内三次住院。
这类案例告诉我们:怀孕时的“口腹之欲”如果控制不好,不但可能伤害孩子,还会给妈妈自己带来长期的健康隐患。
03
孕期想吃水果,该怎么吃才安全?
那是不是怀孕期间就不该吃水果了?当然不是。水果本身是孕期非常重要的维生素来源,比如维生素C、叶酸、膳食纤维等都对胎儿大脑发育、消化系统完善有帮助。
关键在于“种类选对”、“量控制好”。以下是一些建议:
高糖水果要少吃,低糖水果多吃
榴莲、荔枝、龙眼、芒果这类水果属于高糖水果,建议一周最多吃一两次,每次控制在100克以内。
建议多吃苹果、橙子、火龙果、猕猴桃等中低糖水果,既营养又不会猛涨血糖。
控制总量,每天200~400克为宜
很多妈妈怀孕后胃口好,把水果当饭吃,这是错误的做法。水果只能作为正餐间的加餐,吃太多反而占据主食的位置,造成营养结构不均衡。
空腹不吃水果,搭配蛋白质更稳妥
榴莲、香蕉这类水果空腹吃,容易导致血糖大幅波动。可以在两餐之间吃点水果,再配上一点坚果或牛奶,能缓解糖分吸收速度。
可能有一部分网友还是会疑惑:“那为什么那个妈妈吃了榴莲孩子真的皮肤特别好?”
其实新生儿皮肤的颜色,主要受到遗传、羊水环境、胎盘供血等因素的影响,而不是某种特定食物就能决定的。
这个宝宝皮肤白嫩,很可能是因为妈妈孕期营养均衡、羊水清澈、没有妊娠并发症,再加上胎盘功能良好,才让胎儿在一个优质的“环境”中成长。
而且,刚出生的孩子皮肤粉嫩也不代表将来就一定白,孩子肤色最终会随着成长、阳光照射、基因显现等变化逐渐定型。
所以,别再迷信什么“吃榴莲皮肤白”“吃苹果孩子聪明”这样的说法了,科学饮食才是王道。
果妈寄语
有条件吃好吃贵的水果当然是一种幸福,但每一位孕妈妈都应该记住:孩子的健康不是靠“吃贵的”堆出来的,而是靠“吃对的”养出来的。
那位孕期吃掉六万块水果的妈妈,也许体质好、运气好,最终宝宝白白嫩嫩,但更多普通妈妈模仿她,可能换来的却是妊娠糖尿病、巨大儿、产后恢复慢、甚至孩子健康受损等一系列问题。
孕期是对身体的耐力赛,不是一场炫富的表演。
做个聪明又理性的妈妈,比什么都重要。
©图源网络|侵删
作者简介:果妈,家庭教育指导师,专注分享育儿知识、亲子教育经验、婚姻家庭感悟,欢迎关注。
发布于:广东省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